中医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医疗保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对世界的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在救治工作中也发挥了更加重要、更为广泛的作用。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中医是我们的国粹。中医不仅能医治人类的疾病,其原理和方法对所有农业生产中动植物病虫害防治和健康生长都适用。
1中医农业
中医农业就是将中医理念引入农业生产,创新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提质、增产、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农业。中医农业技术就是将中医理念和农业生产中病虫害防治有机的结合。中医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是机体在内外环境的作用下,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维持的一种动态的相对平衡过程。平衡失调,就会导致器质性和功能性的疾病状态。人的发病是出入、升降和寒热出现问题,作物的病因同样是温度、营养和循环的失调所致。以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多方位了解作物的生长和病发状况,以全局观立体诊断发病原因,以辨证施治的思维逻辑为作物制定营养和防治病害方案,准确把握作物的病机病理,以调理为主,治 疗为辅助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解决防治方法,快捷的解决作物生长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2当今农业的困局
西医治病靠的是外力,用外力杀死病变细胞。比如;一个感冒病人,到医院后医生让你打抗 生素,说这样好得快;打了,感冒好了,肠胃又不舒服,医生又劝你把胃切除,说这样防止进一步恶化;胃切了,身体水肿排不出尿了,医生说是肾功能衰竭,劝你透析……直到无计可施时,医院会拿出病危通知让你签字,说医生不是万 能的,他们已经尽力了。
当我们都在质疑为什么现代人有那么多怪病,而无药可治时,有多少人反省过曾对自己身体的伤害,自己对空气、水、食物、以及整个自然界所犯的错误?
全球农业正面临着和西医类似的遭遇。农作物和牲畜的疾病同样如此,当我们在追问农药残留有没有超标,关心所吃的每一口食物是否安 全时,有没有人追问过自己曾给予了土壤什么,以及农作物疾病的来历?大量的化肥、农药、****给于作物正如抗 生素给于人类一样,它带给我们快捷的同时,也让它们赖以生存的土壤付出了昂贵的代价。掠夺式的农业生产使土壤肥力枯竭,环境恶化,从而产生严重后果。当西方的祖师们无计可施时,终于提出了“有机农业”的生产方式。面对众多的人口,有机农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造成了当今农业生产中的5大困局。
2.1 盲目施肥
大多数农民和技术人员对作物营养了解不够全,听说什么肥料好就跟风施用,全然不顾作物本身对营养的需求。只有合理施肥才能让作物高产,所谓的合理施肥就是作物需要什么就给什么,土壤中缺什么就补什么。如果要做到合理施肥一定要充分了解环境、土质、水分、温度对各种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每一种元素都有它的特殊性。如果不能充分了解每一种元素的特殊性和功能就很难做到合理施肥。
2.2 营养失衡
由于盲目施肥导致土壤的营养失衡,大多人施肥不考虑作物的需求,自己感觉什么肥好就什么肥,导致作物需要的元素缺乏,部分元素反而过量施用,这是营养失衡的主要因素。每一种作物对肥料的需求都有差异化,同一种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所需营养也不尽相同,要想作物达到高产,施肥是个非常精细的工作,施肥要以作物品种、生长特性、生长阶段和当时的气候和环境为依据合理增减,才不会导致营养失衡。
2.3重茬障碍
前文说过每种作物都有它的特殊性,就是说每种作物对营养的需求都不一样,有偏好性,对由于作物对营养的偏好性,如果在同一块地连续重复种植同一种作物,对于这种作物偏好的元素没有及时足量的补充会导致部分营养的缺乏,影响作物的抗病、抗逆性从而造成作物多病、低产的现状,这是造成重茬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次是作物的自毒作用,任何作物在生长发育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钙、镁、硫以及有机质等营养类物质,输送到叶片上进行光合作用,就像人吃东西到胃里进行消化一样,将对作物有用的精微物质分布到作物花、果、根系等各个器官,剩余的部分废弃物通过根系排泄到土壤里,当这部分排泄物积累到一定量时就会对同类作物造成危害,这就是作物的自毒作用。
2.4 土壤恶化
由于盲目施肥用药和连续重茬种植导致土壤严重恶化,土壤恶化的表现各式各样,比如;土壤变色,有红色、绿 色、白色等或者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土壤中的菌群失衡。土壤恶化严重影响根系发育并导致作物生长缓慢,抗病、抗逆性减弱,从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5 土传病害
由于连续耕作不注意及时补充作物生长消耗的中微量元素和有机质,土壤杀 菌、消毒方法不合理导致土壤中的有害生物清理不彻底和有机质的匮乏,造成土壤中的有害生物和有害物质大量积累,导致作物死棵烂苗严重甚至绝产。
3中医农业才是农业技术的未来
中医认为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不论在生理上还是在病理上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因而从不孤立地看待某一生理或病理现象,并不是头 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多从整体的角度来对待疾病的治 疗与预防,特别强调“整体观”。如何把中医理念和农业生产有机结合,也通过给大家举个例子,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比如;以黄瓜霜霉病为例,黄瓜霜霉病是黄瓜种植中常见病,一般的防治方法,根据黄瓜的发病情况选择相应的化学药剂叶面喷雾或者熏蒸进行治 疗,如果单一药剂治不好就采取多种药剂复配,国产药治不好就选用进口农药到处寻找特 效药,不问发病原因见病医病见虫治虫,难道这不正是西医的“头疼医头、脚疼治脚”简单机械的治 疗方法吗?这就是西医式的农业经营之道。而中医则不同,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之后才是理、法、方、药,发现黄瓜得了霜霉病,我们首先要知道发病时间和发病中心株的位置,还要进一步了解发病率,大棚内的温度、湿度以及水肥条件,这是引发霜霉病的外因,有外因一定会引发内在因素的形成,内因是什么?大多内因是由于外部环境突然发生变化,导致作物体内循环和营养平衡出现变化的结果,通过科学研究发现黄瓜霜霉病的主要发病原因是作物体内氮、糖比失调所致,问题又来了,既然失调那就是两者的比例发生变化,到底是氮多了还是糖多了?也有人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在防治黄瓜霜霉病时有人采取氮、糖同补的方式,请问如果;天平向一端倾斜后,在两端补充同样的重量是什么结果?显而易见这种做法是徒劳。首先要搞明白什么样的外部环境会导致黄瓜体内的氮、糖比发生了什么变化。一般霜霉病爆发期在春、秋两季,这两个季节的特点昼夜温差大,大棚内湿度高,大家都知道昼、夜温差越大瓜就越甜,瓜为什么会甜?原因是当昼、夜温差大的时候,作物会本能的把体内的糖分会向果实里集中储藏,这使得瓜变得更甜。因为叶片缺糖导致霜霉病的爆发,这就是造成氮、糖比失调的主要因素,既然找到了病因,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减小大棚内的昼、夜温差,在防治霜霉病同时增加补充糖分,以调理为主,治 疗为辅的原则制定防治方案,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作物其他病害也是如此,找出导致发病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而减少用药和用肥成本提高作物自身的抗逆性,达到作物高产的目的。
中医农业有望解决或缓解目前农业生产上的困局。中医农业能有效减少化肥、药剂的使用,降低农产品的农药、化肥残留,达到节支增收、节肥改土的目的。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证农业高产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中医农业不仅能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还能有效地改善土壤、水源地环境和质量。因此,加快发展中医农业是中国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选择。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寿光市海硕果蔬专业合作社
二零二三年二月十八日
|